日本人為何如此潔癖?? 作為一種常見的生活現象,潔癖本來不值得特別談論,但事情到了日本,就有點例外。潔癖人士雖說世界各國都有,達到 全民皆“癖”的,恐怕只有日本了;而最重要的是,在日本,潔癖不只作為一種單純的生活習性起作用,它滲透到了人的精神。
世界,深刻地影響著這個民族的審美感覺、道德意識乃至文化心理,給這個民族打上了鮮明的精神標記。
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潔癖行為
一:日本家庭婦女=清潔工人 在中國人的眼里,男女結婚后女方不外出工作,一方面是要照顧家庭,另一個面是保護女性不在外奔波勞累。但是,日本的家庭婦女可沒有中國的輕松。因為日本人尤其潔癖,所以日本家庭婦女要承擔的家務活遠遠要比中國家庭婦女多得多。例如:毛巾浴巾每天洗一次,床鋪被褥一天曬一次,馬桶、浴池一天刷N次,廚房更是用完馬上打掃。。。。還要對榻榻米的精心打掃的程度等等等等,因為日本人尤其潔癖,所以日本婦女也尤其累啊!! 注:榻榻米有點像中國的席鋪,不同的是,是由一塊塊草墊鋪設而成,每一塊草墊四周綴有花邊,一年四季常設。榻榻米由新鮮的干草織成,結實、透氣而有彈性,光腳踩在上頭,感覺十分舒服,那股好聞的清香,彌漫于房間,經年不散。
二:日本人迷戀洗澡 凡是日本人都喜歡泡澡。在家里泡和在澡堂泡,再享受一點的就去溫泉泡。日本人對洗澡的迷戀,不必細表,看一看東瀛列島上那么多的溫泉浴場,那么多的“錢湯”(澡堂),還有那種隨處可見的投幣式淋浴箱,便可知這種迷戀是多么的不可救藥,這里僅舉一例——1995年1月阪神地區爆發大地震,導致五千余人喪生,數萬人無家可歸。在抗震救災的民意調查中,有一項詢問災民 最感不便的是什么,結果許多人的回答是“不能洗澡”。為解燃眉之急,政府會同企業,齊心協力,以最快速度推出了“移動 風呂”——淋浴汽車。因為要洗澡的人實在太多,不得不規定:每人沐浴不得超過五分鐘。為了這數分鐘的快樂,不少災民冒 著余震的危險,步行幾十里,來到設有這種“移動風呂”的地方,加入長長的洗澡隊伍,頗有點“生命誠可貴,洗澡價更高”的勁頭兒。 那么同樣是處于亞洲的國家,為什么日本人比起中國、韓國等人要潔癖那么多呢?
潔癖=日本人認死理的心理特征
潔癖從心理特征上說,就是一種完全欲、極致欲和強迫欲。日本人做事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與此不能不說有某種深刻的聯系。江戶時代的町人學者富永仲基曾這樣比較印度、中國和日本三國的國民性:“若論國民性,印度人是幻,中國人是文,日本人則可以質或者絞來代表。所謂絞就是過于正直和認死理的意思,換言之,就是日本人的頭腦相當簡單、正直,那種花里胡哨的東西,日本人是理解不了的。”
這番話無疑有美化日本人的意思,但用“絞”來形容日本人,倒是貼切的。依我看,“絞”實際上就是潔癖的表現,日本藝人做活精雕細琢、追求完美、一干到底的狂熱勁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日本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認真與投入,日本社會中那么繁瑣精細的規范與禮儀能夠得到有效地落實,都證明了這一點。
潔癖=極端排他
潔癖當然是極端排他的。北海道大學的一位生物學教授曾經就西歐蜜蜂與日本蜜蜂的生態習性作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當將兩者的蜂巢互換時,對日本蜜蜂的舊巢,西歐蜜蜂會老練地加以利用;然而對西歐蜜蜂的舊巢,日本蜜蜂卻不屑一顧,將其全部咬壞后,再筑一個新巢。
這種習性與日本人的生活感覺十分相似,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忌諱使用他人的東西,哪怕一家人也如此。電視劇里有這樣的鏡頭:父親不小心錯使了女兒的飯碗,六歲的小孩立即叫起來:“臟,臟,父親真討厭!”可見,“他人不潔”的感覺從小就在日本人心中扎根。由于同樣的原因,日本人很討厭身體接觸,盡管在很多的時候與場合,彼此不得不靠得很近。因此,作為集體動物,日本人一方面喜歡群處,另一方面又盡量與他人保持著距離,藉此,他們養成一種在擁擠的空間里互相隔離的奇特的能力。
潔癖作為一種日本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在文化選擇上,其表現正如日本著名學者加藤周一在《雜種文化》中所指出的那樣:是一種要么主張全盤西化,要么主張保持國粹的“試圖將日本文化純粹化的傾向”;而在現實生活中,則往往表現為不可救藥的排外,這方面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無需多費筆墨。一位在日本生活了五十年的美籍建筑師安東尼·雷蒙德就曾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我已在日本呆了五十年,但我現在依然是個外人外國人。”
同樣,許多日本人即使被派駐到了海外,也只是身在國外,心仍在日本,他們像蝸牛一樣龜縮在自家的“文化密封艙”里,不愿與當地人來往,惟恐沖淡了身上的“日本氣”。他們過著進門脫鞋的日子,坐著“豐田”或者“尼桑”上下班,喝著“菊正宗”和“麒麟”,吃著日本喬麥面和壽司,嘴里說著嘰里咕嚕的日語,過著一種全封閉的、日本式的生活,儼然如國中之國。更有甚者,有的日本人到國外旅游時,大包小包地帶上本國的生活用品,從純凈水、手紙到枕頭,一應俱全。他們吃不慣外面的飯,喝不慣外面的水,睡不慣外面的床,洗不慣外面的澡,動不動就鬧肚子、嘔吐、失眠。——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
二戰結束時前蘇聯軍隊占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至今尚未歸還。一談起這件事,日本人個個臉紅脖子粗,抗議和要求歸還的呼聲幾十年來如雷貫耳。但是聽了很多義憤填膺的談話,才發現,日本人要求歸還的,不僅是四個島子,而且必須是干干凈凈的四個島子,換句話說,俄羅斯除了歸還四島,還必須把島上的居民統統撤走,一個也不剩。這確實很合乎日本人的性格,既然是日本領土,當然只能由清一色的日本人居住,豈容他人混雜﹖日本要求歸還的,是不帶一點老毛子腥味的、絕對干凈的四個島子。可這么一來,勢必給事情增加難度。這么苛刻的條件,俄國佬能答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