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自己負責或對聽者負責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有必要說一口流利的、標準的日本“普通話”,所以,我在這里強調一下日語的發音。 我們中國的漢語有410個音節,而且有4個聲調;而日語只有112個音節,沒有聲調之分,因此日語發音比漢語簡單,但是日語有音拍的高低變化,而且有不發音的“っ”和難以單獨發音的“ん”。 日語的發音在一個音拍上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只有兩拍以上才有差別,若以東京音調為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從第幾個假名開始下降”,往往標注為①②③④⑤……等。 1、 所謂的◎聲就是第一個音拍低,其余的音拍高。 如:いく ◎聲 就是「い」 發音低,「く」則升上去。就如音樂的唱名“1 2”。 2、 所謂的①聲就是第一個音拍高,其余的音拍低。正和◎聲相反。 如:はし①聲 就是「は」發音高,「し」則降下去。就如音樂的唱名“2 1”。 3、其余的發音(②聲以后的)則是第一個假名和第二個假名用◎聲讀,然后從標注的數字之后的那個假名開始下降。 如:さむい ②聲 就是「さ」和「む」按◎聲讀,然后從第3個假名降下去,如音樂唱名中的“1 2 1”。 總之,除了◎聲和①聲外,其余的都在標注數字的后一個假名上降下去。標注為③則從第四個假名下降,標注為④則從第五個假名開始下降,以此類推。 4、 日語中有一個短促停頓的音,叫促音,促音是停頓一拍的音,它用小寫的“っ”表示。 如:ずっと的讀法就是讀完「ず」后停頓一拍,然后再發出「と」的音。中國人一般不容易把這個音讀好,所以一定要多加注意。 5、 日語假名中除了“ん”外,其它的音都有相應的長音,也就是說把長音前面那個假名發的音再延長一拍的意思。 如:おかあさん就是把「か」的音延長一拍,然后再讀さん。
前一段時間有朋友說,學了好幾年日語都沒注意發音,現在要從頭改有困難,有沒有什么發音上的規律呢? 在這里我說幾句,發音準,當然是好事,就是發音差一些也沒有太大關系,對于一個日語學的很好的人來說,只要不是太離譜,就都能聽懂,這就象聽中國的一些人說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一樣。(只要不是方言,聽起來基本上沒問題。)跟日本人談話時,只要你是尊敬人家,語調差一點沒關系。能說的標準那就讓他們佩服了,也就更容易和日本人溝通了,所以我認為還是標準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