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部分高考考生異常忙碌,往返于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問路前途。雖然三校小語種今年均減少計劃,但考生報考熱情卻持續升溫,熱門語種的錄取難度比去年更大。
北外、北語和二外是今年高招本市最早舉行咨詢活動的高校,在5月12日高招第一次填報志愿之前,幾乎每個周末都有高校開放校園,為考生和家長答疑解惑。
德法西最熱俄語最冷
4 月3日,短短一個上午,招生計劃只有90人的二外小語種就吸引了1660多人報考。法語、西班牙語、德語繼續升溫,法語的報錄比甚至達到了32:1,德語、西班牙語分別也達到了24:1。北外德、法、日、意、俄等14個專業計劃招生82人,吸引到1280名考生報考,平均報錄比達到12:1,德、法、日、西最熱。
在二外今年招生的8個專業中,只有俄語的報錄比低至4:1,其余專業一個計劃都至少有十幾個人競爭。
學小語種為就業加砝碼
據二外招辦負責人介紹,法語、西語之所以連年熱門,主要是因為使用這兩門語言的國家很多,學生就業的選擇面更廣。伴隨著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資源公司的業務在南美的拓展,今年該校畢業的西班牙語學生就格外搶手。
此外,如果語種足夠“冷”,也好就業。北外四年一招生的僧伽羅語就吸引了不少考生的關注,目前該語種上屆所有學生均已落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