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市場上,德國制造和德國標準通常代表著高品質,是消費者可以完全信賴的。在這方面,就連一向以高品質取勝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風。對于這種現象,日本經濟學家進行了潛心的研究。根據相關的研究成果,日本經濟學家認為,德國企業的高質量產品主要取決于德國企業的高質量的文化。與其他國家的企業文化相比,德國企業文化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德國企業文化
1.縮短工時。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30年中,德國工人的工時已經減少了500小時。在工資和工時關系上,德國是工資不斷上升、工時逐漸減少;日本盡管工資高,但工時卻相當長;英國、美國雖然工時也在減少,但遠不如德國明顯。
2.高附加值經營。比較日本和德國兩國的貿易品種單價就可以發現,在機器設備和汽車方面,兩國價格相差2至4倍。日本出口的往往是大路貨,而其他國家從德國買入的卻是清一色的高級產品。德國的實踐證明,高附加值經營的關鍵是高度專業性,促其形成的因素有文化、國民性、思維方法等。具體體現在管理上,就形成了德國特有的技師制度。具體體現在研究開發上,就是集中優勢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領域,從而產生非凡的獨創性和獨特性。技師制度和研究開發中的獨創性是德國企業通常采用的兩種方法,這也是德國經濟持久強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德國企業文化
3.雙重教育培訓制度。在教育培訓制度方面,德國通常實行雙重教育培訓系統,形成學校教育和工廠企業教育培訓雙重機構。德國教育系統的特色十分鮮明,有七至八成的學生在十五六歲時就已區分各自的主攻方向,確定了自己一生的努力目標。由此產生的高度專業性也就成為德國工匠卓越技術的源泉。從世界范圍來看,技師制度的確是德國特有的一項制度。以小汽車為例,組裝完成的汽車從生產線上出來時,技師就上場工作了。整個裝配工作的三分之一是由德才兼備的技師親自處理的收尾工序,其產品的質量自然有了絕對的保證。盡管日本的汽車品質非常高超,但卻始終難以超越德國汽車的水準,關鍵原因正在于此。因此,雙重教育培訓制度下形成的技師制度確實是德國企業文化的一大亮點。 德國企業文化
4.注重創新研究開發。長期以來,德國企業高度重視開展創新活動,并為此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目前,德國研究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2.9%,位居世界前列。德國人始終相信一句話:真正決定企業未來的前途命運的應當是研究與開發,而不是別的不能人為把握的什么客觀因素。不管經濟如何不景氣,德國企業始終不削減開發費用。事實證明,德國企業的這種戰略眼光確實是非常高遠的。在研究中重視高度的獨創性和高度的專業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創造潛力,這正是德國研究與開發體制的一大長處。德國企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