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發布時間:2009-09-03
|
德國政府通過各種途徑保證歷史事實的客觀真實,這一點在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上體現得尤為充分。德國教育法明確規定,德國歷史教科書必須包含足夠內容的納粹時期歷史。
同許多歐洲國家一樣,歷史教科書也是意大利政府預防這一悲劇重演的重要手段。出版社出版教科書必須經過公共教育部門的教材委員會審查,只有不違背歷史和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圖書才能獲準出版。
在英國的二戰歷史教育中,公益組織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些組織一般擁有比較雄厚的資金實力,每年可以撥出經費資助自己轄區內的中學生歷史教育。不過近些年來英國學生對二戰歷史知識的貧乏也開始讓英國教育部門感到尷尬。
根據俄羅斯民意調查機構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表明,越來越多的人重新重視當年衛國戰爭勝利的意義,并要求為斯大林正名。
對于二戰歷史的學習,法國的歷史老師也不局限于課本上的描述,而是盡可能讓學生接觸歷史實物。參觀二戰紀念地和各種博物館是學校歷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國:一所中學的“路石調查行動”
麗莎是德國美因茨中學的一名七年級學生,她在進入教室的路上記下了校園里一塊石頭上的一個名字———萊昂·格林曼。在以后的一個月里,麗莎的主要課余時間將都用在調查這個人的經歷上。這是美因茨中學歷史老師新創的一種教學手段,他們把它取名為“路石調查行動”。這個活動就是在學生上學走進教室的路上,教師錯落地擺上石塊,石塊上寫著一位在二戰期間被德國法西斯分子殺害的猶太人的名字。學生可以自己選擇一塊路石,記下上面的名字,然后在課外去調查他的歷史和被法西斯殺害的經過,最后再讓全班學生一起交流各自的調查報告,老師會根據他們的報告完成情況進行打分。
麗莎和她的同學在美因茨市關于二戰大屠殺的博物館內發現了德國幾大集中營的遇難者詳細名單和檔案資料。借助博物館的查詢系統,麗莎逐漸了解了她的調查對象。
1907年,萊昂·格林曼出生于美因茨附近的史拜亞鎮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在格林曼27歲那年,他和一名叫蘇尼亞的女孩結了婚,并且很快有了一個兒子。在1938年猶太人新年的晚上,蓋世太保精心策劃了一場猶太人搜捕行動,因為他們知道按照傳統習俗,猶太人不管身在何方都要盡力趕回家中和家人共度新年。格林曼一家沒有逃過這場抓捕。在兵工廠工作半年后,格林曼被送到了奧斯威辛集中營,并且再也沒能走出來。
麗莎最后關于格林曼的調查整整寫了10頁。當她和同學們互相交流調查結果時,大家都顯得非常沉重和嚴肅。
為了讓已經開始有獨立判斷和分析能力的中學生更深刻地領會“二戰”的有關內容,進而以史為鑒,德國各中學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例如請歷史事件見證人到學校作報告,安排學生參觀德國現存的集中營舊址和戰場遺跡博物館等。德國境內三大集中營之一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遺址紀念館就是德國向年輕一代進行歷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除此之外,德國政府通過各種途徑保證歷史事實的客觀真實,這一點在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上體現得尤為充分。德國教育法明確規定,德國歷史教科書必須包含足夠內容的納粹時期歷史。根據這項法規,由各州文化教育部長組成的聯邦文化部長理事會以決議形式制定全國歷史教科書的基本框架。在這一基本框架下,各州在聯邦教育部的監督下編寫、審定及出版歷史教科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