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發現班固厚厚一部《漢書》,說得最有道理的一句話,就要算“民以食為天”了。
到了德國,時差還沒有完全倒過來,大家就基本弄清了吃飯的三種方式。
一是進食堂。剛開始多數同學都被美味、新鮮的牛排、雞脯吸引,幾乎都在暴飲暴食,結果才兩天就膩了。
接下來,我們又有了一個激動人心的發現,食堂里有“中國春卷”。那是一份套餐,由兩根碩大的春卷(餡芯主要是粉絲和各種蔬菜)、米飯和炒時蔬組成。每餐飯憑學生證享受優惠價,只收3~4歐元,否則還得貴點。
二是自己燒。超市里有大米、蔬菜、豬肉和雞蛋,學校沒課的時候,我們就在宿舍里架起電飯鍋,做些簡單卻典型的中國菜,例如,花菜燉肉、西紅柿蛋湯,再盛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飯,光看一眼就熱血沸騰了。
難怪有人說,腸胃是我們身上最愛國、最想家的器官。
三是街邊買。迄今買到最可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