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海人才有限公司與上海朵奈特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合作在虹口足球場舉辦了第二界韓資企業專場招聘會。人流量較去年7月的首屆交流會有大幅增加,主辦方為控制場面曾一度暫停入場,求職者們自發有序地排起長隊,心甘情愿地讓“韓”流來襲。
記者先后采訪了上海朵奈特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高偉鳴和世界500強
企業———浦項不銹鋼有限公司的韓國部長金光載,請他們介紹一下韓企的企業文化以及其在用人方面的特色。
家族式管理———“大、高、穩”
工作壓力“大”:由于很多韓資企業都是世代沿襲下來的,因此很多公司采用家族管理模式,即要求員工有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勤勉的勞動意識。
正因為這樣的企業文化,韓資企業員工的上班時間都很長,加班往往成了家常便飯。
薪水“高”:但是在薪水方面,韓資企業倒并不含糊。在招聘會現場,某鋼鐵企業給求職者開出較有競爭力的薪酬:年收入本科不低于4萬元,大專3.5萬元,中專3萬元,有工作經驗者相應增加,參加法定5險1金,提供免費住宿和工作餐,工作能力突出者并將提供出國培訓機會。
還有一家精密器械公司直接在他們的宣傳簡章上給高級工藝員和自動控制高級工程師開出月薪5000元以上的報酬,機械技術員月薪3000元以上,文秘和翻譯每月2000元。他們非常看重員工的工作能力,只要你在工作中成績顯著,薪水會有大幅度提升。另外,從事工廠技術工作會比行政工作更容易升職加薪。
性格“穩”重:和日企相同的是,韓企也非常看重應聘者是否長久地為公司服務,因此,此前較高的跳槽率會給求職者扣開韓企大門帶來較大的障礙。
大企業里仍有玻璃頂
和歐美企業相比,韓國企業進入中國較晚,但發展速度非常快。據介紹,目前在上海登記注冊的韓資企業有400多家,如果加上辦事處、代表處,共有七八百家,如果把統計的范圍擴大到整個長三角地區,這個數字則要增加到2000多。就目前來看,還會有更多的韓企進入中國。
員工本土化是所有外資企業在中國發展的一個趨勢,韓資企業也不例外。不過,由于企業規模不同,員工本土化的程度也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兩種情況。在中小型的韓資企業里,很多企業已經不從總部派管理者,而是培養提拔當地的員工,因此,本土員工能夠進入高層。但是在如浦項等大企業中,總經理級的拍板人物仍然是韓國人,對于本土員工來說,玻璃頂仍然存在。但金光載也同時表示:隨著韓資企業在中國的逐步成熟,中高層員工本土化是個必然趨勢,機會留給有能力的人。
女性和應屆生崗位少
相對于歐美和中國其他企業來說,女性崗位在韓企明顯要少,管理、技術、銷售類的人才往往招男不招女,而女性能參與競爭的崗位只限于文秘、翻譯等文職類工作。
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必須付出“傳幫帶”的人力和物力。在韓企中,如浦項這種大型韓企會招聘一定量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進行培養,雖然在學歷上不做過多要求:中專、大專、碩士學歷皆可,專業限定在冶金、煉鋼、軋鋼、金屬壓力加工、金屬材料。但面試時HR會更多地關注于他在校時的成績以及曾經組織過的實踐活動。懂韓語及英語優秀者優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