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煩惱--說稱呼
1987年2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一篇題為 “談稱呼與尊重知識與學術”的文章,文章談到一位美國教授在中國時,討厭人們不斷地稱他為“先生”(Mr.),認為中國人如果尊重知識的話,就應該稱他為教授或博土。時過一個月后,一位留美中國學生也寫了一篇文章,大意是:“先生”在祖國大陸是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人才配得上的稱呼。這一解釋在前幾年可能說得通,但現在在較正式的場合,祖國大陸經常以“先生”稱呼普通男性,被稱為“先生”的人未必“德高望重,學識淵博”。
在祖國大陸,“小姐”,一類的稱呼曾消失了30多年,只是近幾年才開始重新流行起來。不過被稱為“小姐”的人有時反應非常敏感。例如一位大學女生對一位30多歲的售貨員說:“小姐,把這給我看看?!薄靶〗恪被卮鹫f:“你沒看我多大了,小姐不是隨便可以叫的?!庇形槐蝗朔Q為“姐”的人回答得更不客氣:“我當你大媽都差不多了。”這說明中國女性到了一定歲數并不一定喜歡被人稱為“小姐”。美國的情形與此相反,現在Miss的叫法越來越廣,售貨員對五六十歲的女顧客,也稱Miss,顧客受之不以為怪(杜學增,1995)。
為什么那位美國教授不喜歡人們一直稱他為“先生”呢?原來Mr.是正式場合所有敬稱中最一般的稱呼,往往是在不明對方準確頭銜的情況下,才用Mr.表示尊稱。所以如果要表示敬重,Professor(教授),Dr.(博士)等稱呼更具敬意。相比之下,Mr.顯得“正式有余,尊敬不足”。
正式介紹過后,美國人就不習慣人們再拘于禮節,不停地用Mr.,Mrs.(夫人,太太),Miss(小姐)來稱呼。請看美國人是如何擺脫禮節約束的:
?、費y name is Crawford-James Crawford.Call me James. (我叫克勞福德,詹姆斯·克勞福德。就叫我詹姆斯吧。)
?、贒on't call me Mrs.Pullen,just call me Sally.(不要稱我普倫夫人,就叫我薩莉好啦。)
英國人在稱呼方面要比美國人保守一點,老年人比青年人更保守。所以對他們以頭銜加姓來稱呼更穩妥。當然,近年來許多時尚都從美國吹到英國去了, 所以如果英國人要你以名字相稱, 不加姓氏及任何頭銜,那么你就照辦。與任何人打交道,這都是最穩妥的辦法——恭敬不如從命。不過要注意:不要直呼英美人的姓氏或姓名。
中國人,敬老尊老,注重禮節(formality),尊稱很多,大致可分為三類:
1.姓+職業:黃老師。
2.姓+行政職務:趙局長。
3.老+姓或姓+老:老李或李老。
在英美兩國,“職業+姓”或“職務+姓”的叫法不多,但對從事某種專業或處于某種位置的人,可有特殊的叫法,如:
Bishop Gray(格雷主教)
Captain Simmons(西蒙茲船長)
Dr. Brown(布朗大夫,也可指布朗博士,即一種學銜)
Father White(懷特神父)
General Clark(克拉克將軍)
Judge Harley(哈利法官)
President Roosevelt(羅斯??偨y)
Prince Charles(查爾斯親王)
Queen Mary(瑪麗女王)
Senator Smith(史密斯參議員)
奧特(Oatey,1987:12—13)認為,Professor,Doctor,Nurse(護士)及軍隊中的軍銜可以不加姓氏單獨使用。但莊恩平(1993:3)談到美國稱呼時,指出:“對專業人員,如教授、博士、醫生、船長、軍隊將領等,稱呼時頭銜都需與他們的姓一起用,否則就不符合文化習慣,對方聽到不符合習慣的稱呼時往往會感到別扭?!币粋€說姓氏可加可不加,另一個說非加不可。我覺得還是加上姓氏更保險。
在不明對方身份, 不知對方姓名的情況下, 比如在大街上問路于人,該如何稱呼呢?
沒關系,Sir(先生)與Madam(女士)可派上用場,而且還是一種敬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