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是許昌石巖外語從許昌官方得到的真實資料,對許昌市對外貿易三十年發展的三次跨越的解讀
當然隨著經濟危機和近些年的經濟不景氣,美元貶值,引發的數十萬計的沿海外貿企業倒閉潮,許昌的外貿企業卻穩穩當當的發展著。與許昌市政府一系列扶植和優惠的融資政策等分不開的。當然在這種形勢下,有著豐富外貿經驗的一群人共同組建了專門針對成人外貿上班族的外語培訓學校-許昌石巖外語培訓學校。隨著硬軟件的完備,良好的口碑為許昌外貿從業人員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充電 環境。越來越多的白領們感覺到國際化對許昌作為三線城市的影響,紛紛拿起外語課本積極充電練習口語,原來外貿代理一統許昌假發訂單的局面逐步破冰。廠家越來越有能力與國際市場的客戶直接溝通。物美價廉的假發以及其他出口產品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許昌石巖外語培訓學校作為許昌唯一一家專業的成人外語培訓機構,在兩年多的默默無聞的經營中,營造了良好的口碑。好多人上班族或者外貿企業經理老板感嘆說,許昌石巖外語真是及時雨啊,他們不但語言培訓精煉,更重要是懂得教育行業之外的知識,所有老師都具有教育行業之外的工作經歷。必定會對許昌的整體的外貿環境和許昌城市國際化的推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一下是許昌官方的參考資料: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許昌的對外貿易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發展壯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對外貿易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對外貿易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許昌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回顧許昌對外貿易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一、起步發展階段(1978年—1994年)
許昌對外貿易始于1950年,那個時候尚無真正意義的進出口,僅協助國家有關進出口部門收購部分出口商品,把收購的商品全部調撥給本省外貿公司或指定的外省口岸外貿公司;從開始至1978年由于受各種因素制約,許昌出口供貨發展比較緩慢,其供貨商品種類多為一些土特產品和一些原料初級產品,其中檔發、煙葉、棉花、陶瓷作為出口的拳頭產品一直占有較大比重;1978年許昌的出口供貨額僅為2668萬元。
1978年以后,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許昌的外貿經營還屬絕對的“特權”,在高度集中的外貿壟斷經營體制下對外貿易依然被看成是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補充手段,僅局限于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并依然實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管理,出口供貨業務仍由國營外貿公司集中統一經營,對外貿易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進入八十年代,外貿經營權的放開和企業經營審批權的層層下放,地方外貿公司開始獲得外貿經營權,外貿總公司壟斷全國外貿的局面逐漸被打破。許昌當時的外貿體制也隨之進行了改革,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隨著國家對外貿體制改革若干規定的推行,逐步改變了高度集中的外貿經營管理體制,極大地促進了許昌對外貿易的發展,1988年許昌出口供貨總額達到11625萬元,比1978年的2668萬元增長4.4倍,年平均增長15.9%。
自1988年開始許昌對外貿易發展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1990年以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到擴大階段,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外貿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許昌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大了外貿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在新的外貿經營主體不斷出現的同時,伴隨經營主體自身的變革,政企不分、中央財政統負盈虧的外貿企業一改以往吃“大鍋飯”的局面,開始轉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其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市場競爭的微觀主體地位得以確認,激發了外貿企業經營活力,有力地促進了出口。全市出口供貨由1988年的11625萬元增加至1994年的63017萬元,增長5.4倍,年平均增長32.5%。在這期間許昌從實際出發,制定了對外貿易發展的措施和方案,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在努力擴大原材料產品出口的同時,開發了檸檬酸、鮮蜂王漿、剪絨制品、美術瓷、農機配件、壁毯、紡織、服裝、布膠鞋等醫藥保健、化工、機械、糧油、輕工、工藝六大類的四十多個品種,從而改善了許昌出口產品結構,提高了商品的質量和檔次,增加了商品的花色品種。
二、調整發展階段(1995年—2000年)
1993年,隨著許昌首家擁有進出口經營權企業—許昌外貿總公司的出現,改變了許昌對外貿易無自營進出口的現狀,當年實現出口額259萬美元。特別是1994年我國政府開始了以匯率并軌為核心的新一輪全面的外貿體制改革,開始運用價格、匯率、利率、退稅、出口信貸等經濟手段調控對外貿易;同時,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國家先后提出了“以質取勝”戰略、“市場多元化”戰略、“大經貿”戰略和“科技興貿”戰略。許昌出口規模逐步擴大,對外貿易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并呈多元化發展態勢,對外貿易主體不但有國有外貿企業、三資企業、工業企業、民營企業,而且有鄉鎮企業等,逐漸形成以自營生產企業為龍頭,外貿專業公司、三資企業并駕齊驅的對外貿易發展新格局,許昌對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許昌自營進出口總額由1995年的3816萬美元增加至2000年的15770萬美元,增長4.1倍,年平均增長32.8 %;其中:出口由1995年的3760萬美元增加至2000年的13917萬美元,增長3.7倍,年平均增長29.9%,進口由1995年的56萬美元增加至2000年的1853萬美元,增長33.1倍,年平均增長101.3%。
1995年—2000年對外貿易發展主要特點是:
(一)、從對外貿易主體來看:首先,三資企業作為許昌對外貿易的新生力量,出口規模有小到大,依靠其自身出口優勢,已經成為許昌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其出口額由1995年的1664萬美元增加至2000年的6924萬美元,增長了4.2倍,年平均增長33%,比全市出口平均增幅高出3.1個百分點;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由44.3% 提高到49.7%,提高了5.4個百分點。其次,生產企業作為有許昌有進出口經營權企業的后起之秀,隊伍逐漸壯大,六年來出口額直線上升,其出口由1995年的393萬美元增加至2000年的4635萬美元,增長了11.8倍,年平均增長63.8%,高出全市出口平均增幅的33.9個百分點;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由10.5%提高到33.3%,提高了22.8個百分點。而一直作為許昌出口主力軍的外貿公司的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重則由1995年的45.3%降低到2000年的17%,降低了28.3個百分點。
(二)、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許昌的出口產品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改革開放初期最初的原料初級產品出口為主,發展到2000年的輕工、糧油、紡織、服裝、工藝、土產、五金礦產、機械、醫藥保健、化工、食品等十八大類一百六十多個品種,并有一批拳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如有著傳統加工工藝和資源優勢的發制品出口的發展增勢強勁,至2000年已基本壟斷了許昌出口貿易市場,2000年發制品出口12756萬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91.6%。
(三)、從出口市場來看:許昌的出口貿易經過幾年的發展其產品已遠銷五大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已經成為我們的最大貿易伙伴,至2000年許昌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達12625萬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90.7%。
三、穩定發展階段(2001年—2007年)
伴隨著世界經濟的恢復,我國宏觀經濟也逐步從通貨緊縮的陰影中走出,尤其是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得許昌對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雖然幾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升值,并且國家不斷對出口退稅政策進行調整等對許昌出口貿易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沒有影響到許昌對外貿易發展的速度。并且隨著我國“開放帶動戰略”的實施,許昌進一步加大了對外開放力度、加速了外貿體制的改革,對外貿易發展大步邁上了新臺階。許昌進出口貿易總額由2001年的1.90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7.74億美元,增長4.1倍,年平均增長26.4%,其中:出口由1.63億美元增加至6.14億美元,增長3.8倍,年平均增長24.7%;進口由0.27億美元增加至1.60億美元,增長5.8倍,年平均增長34.5 % 。
2001年—2007年許昌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一般貿易是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加工貿易增長較快
在許昌的出口貿易中,一般貿易出口額由2001年的1.25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4.69億美元,增長3.8倍,年平均增長24.7 %;加工貿易由2001年的0.36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1.43億美元,增長3.9倍,年平均增長25.9%。
(二)、出口主體發生變化,生產企業發展迅速。
2001年以來,許昌出口主體中的地(市、縣)外貿公司在出口市場競爭中已逐步淡出歷史舞臺,出口主體主要以生產企業和三資企業為主,其出口規模主導著許昌出口貿易的發展。
1、地(市、縣)外貿公司出口下滑。自2001年,許昌地(市、縣)外貿公司在全市出口貿易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其2001—2004年所占比重分別為22.7%、17.9%、16.4%、2.6%, 2005年僅有6萬美元的出口,到2006年以后地(市、縣)外貿公司無出口。
2、生產企業和三資企業齊頭并進。隨著生產企業出口隊伍的不斷擴大,其出口逐年遞增,發展較快;生產企業的出口由2001年的0.56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2.72億美元,增長4.8倍,年平均增長30.1%,高于同期全市出口的年平均增幅5.4個百分點,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由34.4%提高到44.3%,提高了9.9個百分點。而三資企業的出口平穩增長,在全市出口貿易中一直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出口由2001年的0.69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2.54億美元,增長3.7倍,年平均增長24.3%,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四十以上。
(三)發制品仍是出口貿易的主要商品,機電產品大幅增長
2001年以來,隨著對外貿易總量的迅速增長,許昌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也出現重大變動。就出口結構而言,為實現出口的持續增長,許昌積極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使全市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尤其是機電產品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1、發制品的生產作為許昌傳統工藝加工產業,自有史以來一直是許昌出口貿易的支柱產業。盡管這幾年來的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和勞動力及生產成本的上升對許昌發制品出口有一定的影響,但2007年的發制品出口占全市出口貿易的比重仍高達85%,有力地拉動了全市出口的快速增長。許昌發制品出口由2001年的1.39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5.23億美元,增長了3.8倍,年平均增長24.7 %。2、機電產品由2001年的521萬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2586萬美元,增長了5倍,年平均增長30.6 %,高于同期全市出口的年平均增幅5.9 個百分點。
(四)、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美國一直是最大的貿易伙伴
2001年以來,許昌積極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出口貿易市場格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市場多元化趨勢日見明顯,出口市場集中度呈下降的趨勢,國際市場相對穩定,有力地促進了許昌對外貿易的持續、穩定的發展。尤其是2007年許昌與各國貿易往來異彩紛呈,出口市場已經形成了以美國、歐盟、貝寧、尼日利亞、日本為重點遍布全球六大洲110 多個國家的多元化格局。
1、出口貿易前三大伙伴位次有所變化,美國一直是最大的貿易伙伴。自2001年以來,許昌的前三大貿易伙伴位次基本穩定,只是在2006年有所改變。對美國的出口一直居全市出口貿易首位,并呈穩定增長態勢;其出口由2001年的1.19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3.61億美元,增長3倍,年平均增長20.3%;所占比重雖呈下降趨勢,但至2007年仍高達58.8%。次之是對歐盟的出口,歐盟的出口在全市出口貿易中2001年至2005年穩居全市出口貿易的第三位;而在2006年其出口比上年增長了近一倍,躍居全市出口貿易的第二位,歐盟的出口由2001年的671萬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013萬美元,增長9倍,年平均增長44.1%,高于同期全市出口的年平均增幅19.4個百分點。
2、我市主要的出口市場集中在美國、歐盟、貝寧、尼日利亞、日本等。2001年來,許昌出口貿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美國為主的五大出口市場格局,在許昌的出口貿易中美國、歐盟、貝寧、尼日利亞、日本五國的出口由2001年的1.45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5.14億美元,增長3.5倍,年平均增長23.5%。在全市出口貿易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89%降低到2007年的83.7%,降低了5.3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國出口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73%下降至2007年的58.8%,降低了14.2個百分點。說明許昌出口市場集中度有所下降,相應降低了美國近兩年來發生的次貸危機及美元貶值對許昌出口市場不利影響。
(五)、進口貿易方式以加工貿易進口為主,印度是主要進口國
有史以來,許昌發制品出口發展較快,出口規模逐年擴大,在發制品加工原材料日趨吃緊的情況下,發制品原材料進口需求量愈來愈大,而發制品原材料進口來源地主要是印度,為了滿足許昌發制品生產的需要,積極組織發制品原材料的進口,使許昌幾年來印度進口和加工貿易進口快速增長。
1、從進口來源國看:首先從印度進口人發由2001年的0.17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1.02億美元,增長6倍,年平均增長34.8%;占全市進口的比重由2001年的60.7%提高到2007年的63.8%,提高了3.1個百分點。其次從歐盟、日本的進口也分別由2001年的241萬美元、280萬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2626萬美元、1003萬美元,分別增長10.9倍、3.6倍,年平均增幅分別為48.9%、23.7%。
2、從進口貿易方式看:加工貿易是許昌的主要進口方式,加工貿易進口由2001年的0.21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1.13億美元,增長了5.4倍,年平均增長32.3%,占全市進口的70.6%;一般貿易進口由2001年的361萬美元增加至4548萬美元,增長12.6倍,年平均增長52.5%,高于同期全市進口的年平均增幅18個百分點。
|